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经过是什么?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经过是怎样的?

bk2898 78 0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经过是什么?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朝秦暮楚,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的成语起源。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朝秦暮楚,【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退避三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按时间顺序排列?

退避三舍在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后。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退避三舍讲的是晋国重耳逃亡到楚国的时候受到楚王善待,然后重耳承若若有一日两国交战便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现在这个词的意思是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从而退让、回避。

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说的是越王勾践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事迹。卧薪尝胆可见诸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林汉达退避三舍概括50字?

读《退避三舍》有感

这是赞扬晋文公重耳知恩图报、重义守信。

先写故事的出处,再写重耳为何这么做(守信等等),结尾评论,当今社会正缺乏这样的诚信精神。

退避三舍故事梗概,40字之内,非常感谢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

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

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

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

退避三舍的故事,请浓缩于100字左右吧,不要太长即可!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最终晋国在城濮击败楚军,一举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