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1. 沉香救母的故事缩写
《劈山救母》又名《宝莲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为圣母与刘玺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二郎神竟盗走宝莲灯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明。有多个戏剧改编而成的版本;另有由此衍生的各种版本的戏曲、连环画、电影、电视剧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流传两个版本,刘沉香版跟杨戬版,分别讲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
中文名
劈山救母
外文名
Breaking open the mountain to rescue mother
主要人物
刘沉香、杨戬
主要对象
华山、桃山
类型
神话传说
民间传说
多说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
流传下来最著名的有两则,一则是沉香劈山救母,最早见于失传的元明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救母》,宋、元戏文亦有《刘锡沉香太子》。 明嘉靖三十二年的南戏《刘锡沉香太子》[1] ,皮黄戏《宝莲灯》定形于小说《西游记》广为流传之后的清代。大团圆结局反映出大众的期盼。
一则是二郎神劈桃山救母,二郎为救母亲,答应玉帝担山逐日,肩挑王屋、五行二山去赶太阳,最后玉帝无奈之下释放杨母,册封二郎和三娘。(见宝卷,但有不少前后不一的地方。)
至今可见的还有一则是清朝同治七年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三圣母被压的是泰山,帮王泰的是八仙。(一说王泰其实才是二郎神真正的外甥,也有把王泰当作是刘沉香的)
刘沉香版
沉香简介
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宣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73235,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传说
从前有个书生叫刘彦昌(也有叫刘向,字彦昌),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三圣母(也叫华岳三娘) 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她美丽善良多情,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漫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
2. 缩写的沉香救母民间故事
汉士子刘向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娘子,三娘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娘子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娘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娘于山下穴中.三娘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3. 沉香救母的作文成篇的作文
沉香救母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华山被劈成了两半,一缕青烟在空中慢慢飘散。
突然,从烟中走出一个人来,沉香仔细一瞧,啊,是妈妈!他飞奔过去,望着日思夜想的妈妈,沉香激动地喊:“妈妈,孩儿来迟了,让您受苦了!”妈妈看见了沉香,非常兴奋,一把抱住了沉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妈妈注视着那一个个血泡,一道道伤痕,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你一定吃尽了千辛万苦,才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吧。”
沉香把头一昂,说:“为了救妈妈,哪怕吃再大的苦,我也不怕!”妈妈高兴地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为你骄傲!”沉香望着妈妈瘦削的脸,拍拍胸脯说:“妈妈,您放心,以后孩儿会保护您,我们一家再也不分开了。”妈妈笑了。
路边五颜六色的花儿争芳吐艳,柳条在风中轻轻飘荡,一丛丛草更加生机勃勃,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都好像在为他们一家的团聚而祝贺。
4. 宝莲灯缩写300字
《宝莲灯》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名叫沉香,他的母亲三圣母被二郎神压在了高耸入云的华山下。沉香十分痛心,决心一定要救出自己的母亲。他一路上餐风饮露,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趟过了多少条大河,最后在斗战胜佛孙悟空的帮助下,用爱的力量战胜了二朗神,成功救出了母亲。
我望着影片中沉香坚定不移、不被困难吓倒的神情,再看看二郎神穷凶极恶的脸庞,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古话:邪不压正!
是啊,小沉香用他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打败了武功高强的二郎神,令我们崇拜和佩服!小朋友们,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不是也要向沉香学习,学习他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5. 沉香救母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我读了《沉香救母》这本书,读后感受很深,书中我最喜欢沉香这个人物,他拥有决心、信心和耐心。在沉香救母的过程中,二郎神一直追杀他,阻挠他救母亲,正因为沉香有决心、信心和耐心,所以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胜利。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天上的三圣母握有镇山之宝“宝莲灯”。一天,三圣母下凡游玩,遇到了一个年轻书生刘彦昌,刘彦昌和三圣母一见钟情,他们便结为夫妻,过上了恩爱无比的幸福生活。三圣母和牛郎织女、白蛇许仙一样,触犯天规被哥哥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后来三圣母生下了一个孩子,起名沉香。沉香得知身世之后,为了拯救被压在华山脚下的母亲,努力学习武功,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一把神斧,只身赶赴华山,劈开了那牢不可摧的华山,救出了母亲。
看完这本书我体会很多,沉香的孝心,他为了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他刻苦练功,一心只为救出母亲,沉香母子相逢,亲情依依,苦尽甘来。沉香那种坚持不懈,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能气馁,应该向沉香学习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
当我看了《沉香救母》这个故事,就被沉香深深的感动了。我觉得沉香很坚强,很勇敢,而且不怕吃苦,他为了把母亲救出来,认真学习本领,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起早贪黑地习武练功,累得腰酸背疼还在练习,坚持就是是胜利,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拜别师傅后,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道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为母亲一点也不在乎吃苦受累,最后终于救出了母亲。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和沉香相比,我从小就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每天都有人听我哭,看我笑,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的成长,我是多么幸福啊。我该怎样报答他们对我的付出呢?我想,更好的方式就是用好成绩来回报他们。我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星期天,我要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整理衣服、扫地等等。
我现在知道世间更好的就是亲情,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爱,没有可比的。爸爸妈妈,我一定努力向上,做好每一件事情,还你们一个优秀的、健康的我。
读了《沉香救母》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沉香小的时候没有妈妈,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沉香日思夜想,我怎么没有妈妈呢?有一天,忍不住问爸爸:“妈妈到底在哪里呢?”一开始爸爸并没有告诉沉香。因为他想沉香还是个孩子,告诉他怕他伤心,难过,所以才没有告诉沉香。经沉香再三恳求,爸爸才说出了真情。不久,沉香为了救出压在华山下的妈妈,就上山拜师学艺去了。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为了见到妈妈,沉香再苦再累都愿意。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沉香为了救妈妈,吃了这多苦。由此,我想到我现在,我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父亲母亲离异,我跟着妈妈生活,母亲一个人拖着我们兄弟姐妹,白天工作到很晚回来还要给我们烧菜做饭。家里一切负担全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肩上。我有时真的不太懂事,看着别的孩子有新衣服穿我就跟妈妈要,如果不给我就大哭大叫直到妈妈同意为止,根本不理解妈妈当时的感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说真的,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我要感恩的不只是我的母亲,还应该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6. 宝莲灯缩写300字
《宝莲灯》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名叫沉香,他的母亲三圣母被二郎神压在了高耸入云的华山下。
沉香十分痛心,决心一定要救出自己的母亲。他一路上餐风饮露,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趟过了多少条大河,最后在斗战胜佛孙悟空的帮助下,用爱的力量战胜了二朗神,成功救出了母亲。
我望着影片中沉香坚定不移、不被困难吓倒的神情,再看看二郎神穷凶极恶的脸庞,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古话:邪不压正!是啊,小沉香用他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打败了武功高强的二郎神,令我们崇拜和佩服!小朋友们,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不是也要向沉香学习,学习他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7. 简略用一句话概括《沉香救母》写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传诵千年的神话,一位天上的公主,一位人间的书生,一盏神奇的宝莲灯,织成一个天上人间情情切切的爱情故事:公主充满了民间少女的渴望和情致,书生沉浸于爱的温馨,天帝有了凡人的欢愉和愁苦。。现代人伫立于世纪之交,演绎着至真至爱的圣洁。已不再天理难容,人性和爱心终究可以化解一切的一切。。圣洁的宝莲灯散发着爱的光芒,飞旋于天地之间。。
天帝的小女儿三公主有盏神奇的宝莲灯,透过这盏灯,能看见人间的华山胜境。因此,天帝钦三公主为华山神女。天帝封罢又很不放心,于是派亲子二郎神前往监护。在华山,三公主邂逅年轻书生刘彦昌。刘彦昌因点化了莲花峰上神女塑像的双睛而触动了三公主羡慕人间世俗情感的凡心。于是,一对年轻男女倾情相爱。一年后,生下爱子沉香。
三公主的华山之恋震撼了天庭,二郎神奉天帝之命来华山拘拿三公主,将一家三口拆散。三公主被囚禁月宫,沉香被二郎神带回灌口抚养,刘彦昌留在莲花峰。十年后,三公主因难耐思念而潜出月宫,再次下凡来华山探亲。而此时的沉香已在二郎神的训导下成长为一个武艺高强的英俊少年。沉香因不明身份而拒不与三公主和刘彦昌相认,还在二郎神的严令之下,将生母打入华山地牢。抚养沉香十年之久的西岳老母向沉香陈述身世。神奇的宝莲灯照亮了沉香浑沌不开的心窍,他终于挥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受苦受难的母亲。
沉香救母的故事 沉香救母的故事介绍
1、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娘子,三娘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娘子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娘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娘于山下穴中。三娘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2、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以“沉香救母”为例,浅析古代人民的孝文化及其文化内涵
沉香救母 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主要讲述的是沉香 劈开华山 救出被困的母亲三娘的故事。当年一部电视剧 《宝莲灯》 火遍大江南北,沉香救母故事一下子就深入人心了。劈山救母的故事传说最早见于失传的 元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 ,宋、元戏文亦有 《刘锡沉香太子》 。
当然,当我们搜索劈山救母的故事的时候,有说沉香劈华山救母,也有说是二郎神劈桃山救母。但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民间的神话传说究竟出自何方,但无论那个故事,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其中孝心感天动地,而孝也确实是 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在那个 特定时空 下古代人民的孝文化。
一、孝文化的起源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 ”。孝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孝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最初,孝仅局限于对父母长辈的崇敬感恩,而国家出现以后,仅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的“ 孝 ”逐渐延伸到社会的多个领域,成为一种评判他人的 道德准则 ,甚至成为了做官处事的重要条件。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儒家思想就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思想以“ 仁 ”为核心,又以孝为仁之本。在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几千年间,孝是一直是儒家 伦理道德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孔夫子对 孝 的重视,春秋时期,周王室 大权旁落 ,礼崩乐坏,夫子游走于诸侯国之间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克己复礼能实现周王室统治下当年的盛世,这其中的“ 礼 ”就有孝礼。孔夫子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认为子女应在父母身边尽孝,应付诸行动。
又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告诫我们应当及时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而非等到“ 亲不待 ”时追悔莫及。这些都是流传至今,我们还在引用的名句,其中思想对今人仍有警示作用。那“ 孝 ”又是为什么变成我们后世所理解的 愚孝 的愚昧模样呢?
二、古代中国孝文化的发展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会对思想进行专制统治,有了孔夫子及其后学者对孝文化的宣传补充完善,以孝治国不失为一种“ 好办法 ”。“ 乱世用重典 ”,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来加强思想统治,反而因为手段强硬而激起民愤。汉初黄老之学的修生养息酝酿出 七国之乱 这样的隐患,汉在从无为向有为转变,于是融百家思想与时俱进的“ 新儒学 ”一经提出便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
经董仲舒改造过的新儒学中的 孝 与 忠 建立了联系,百姓是天子的子民,官员也是“ 父母官 ”。如果说先秦儒学中的“孝”是子女出于 爱意 和 感恩 对父母主动的关怀,那么 董仲舒 所宣称的“孝”则多了绝对和强制,子女对父母单方面的义务,让“孝”文化从此走向了极端。
他在 《春秋繁露》 中提出的“ 三纲五常 ”确定了 父尊子卑、君尊臣卑、夫尊妇卑 的伦理关系。从此统治阶级通过 举孝廉 等 *** 宣扬孝道,让封建伦理纲常深入民心,把孝文化作为封建政治统治的 文化根基 。
宝莲灯 剧中背景正是这一时期,刘沉香被其父告知母亲在华山下经历苦难,便克服 艰难险阻 最终劈开华山救出母亲,一番孝心 感天动地 ,最终大团圆结局。沉香从来没有和母亲相处过一天,但他的对母亲的爱和孝心却能支撑他 不惧强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让他拥有了这种强烈的 孝心与爱意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以孝治天下 ”的思想走向了更加极端。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孝是他们愚民的法宝,在宣扬一些违背基本 人伦道德 带有神话色彩的行孝“ 楷模 ”中,百姓对天子的信服,对知识的敬重,逐渐让他们绝对服从于封建伦理。
而宋明 理学 的形成则使得古代 孝文化 走向极致。这时的孝与忠君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所谓“ 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可谓是孝文化对百姓的思想控制达到极致的时候。
元代 郭居敬 在这一时期下编纂出来 《二十四孝图》 ,记录了古代二十四孝子的孝行,“ 二十四孝 ”在最终形成并出现多种版本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孝文化走向极致,被融入政治运行的系统从《孝经》到“二十四孝”的历程也是孝文化走向 极端化、愚昧化 的历程。
三、孝文化的文化内涵在 《孝经·开宗明义章》 中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可见在先秦儒学中,孝有着只有保护自己,才能孝敬父母的意思。在我国古代刑罚中有“ 十恶不赦 ”,不孝赫然列其中。国家关系密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自然孝也与国家的忠关系密切。
古代孝文化要求 尊祖敬宗 ,传宗接代和孝敬父母,对于处于 不同阶级 的人又有着不同的规定与要求,比如对天子对诸侯对士大夫对平民对女子不同的要求也将不同等级之间划分 泾渭分明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 等级秩序 。结合现代实际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应该 继承孝文化有益的部分 , 摒弃 它封建 糟粕 的部分。
四、小结沉香救母的故事是孝心感动天地的故事,如同 愚公移山 的决心感动了天帝最终天帝派天神下凡帮他移山,包含着统治者的 宣传意图 以及人民对于 幸福团圆 生活的向往。古代人民的孝文化起源于家庭的一颗真心,政治化于 西汉时期 ,又在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异化,最终走向于 愚昧封建极端 。
《弟子规》 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是清代孝文化极端化的时期的 启蒙著作 。而现在的弟子规仍然在作为国学经典被广为诵读,用来教育孩子们爱亲敬老,虚心聆听教导,我们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保留孝这一随人类社会产生的 传统道德 与时代相合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论语》
2. 《孝经》
3. 《孔子家语》
4. 《春秋繁露》
5. 《弟子规》
6. 《孝道图:二十四孝图等考析》
父母(4)文化(14)沉香(2)
沉香劈山救母的民间传说传说
劈山救母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
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
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流传已久,在民间广为人知。最早见于失传的元明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救母》宋、元戏文亦有《刘锡沉香太子》,后来又衍生出许多传说,而根据沉香劈山救母改编的《宝莲灯》最广为流传。传说流传至今,故事内容有所不同,但主题不变的都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母亲。
福建南戏沉香太子劈华山与莆仙本风月锦囊.沉香的分析;这个版本的沉香劈山救母是明嘉靖三十二年演出的戏曲,其中所提到的二郎神并非是当时在戏曲中活跃的二郎神赵煜,而是华岳二郎,即华山神之子。
而此戏曲版本中,并未提及兄妹二人姓名,仅以二郎与三仙娘称呼,可见此时的兄妹二人并非后来的所谓杨氏。
沉香救母的课文中第四段话里面的反义词都有那些?求答
《沉香救母》故事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课本中故事分析如下:起因: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经过: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努力多年后历尽艰辛远赴华山,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朗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结果:大山被沉香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劈山救母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