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是受何人伏击而死?孙坚死的时候孙权多大?

bk2898 65 0

三国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是受何人伏击而死?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191年,享年37岁。孙坚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孙坚为东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后,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孙坚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有资料记载说,在孙坚出生前时,孙坚家在城东的祖坟。常常出现五色云气,让当地人很是惊异。当地的乡亲们都说,这是孙家强盛的吉兆。孙坚出生后,样貌不凡,深受父母的喜爱。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去钱塘,行船至途中时,碰到了海盗。这些海盗十分猖狂,大肆的抢夺船上的物质,很多船只都不敢前行。孙坚告诉父亲说,自己可以捉住这些海盗。孙坚的父亲自然是不肯相信,年少的孙坚能平定海盗之乱。只见孙坚拿着大刀,走向了岸边,边走边指挥行船夫们如何包围海盗。海盗们以为官吏来抓捕他们了,急忙丢下抢夺的货物,乘船而逃。孙坚见此情况,急忙上前追击海盗。孙坚的父亲惊叹孙坚的军事才能,孙坚也因为这一仗打响了自己的名声,成为了郡里的 *** 校尉。

当时,许昌在句章自封阳明皇帝,和儿子许韶组织上万的乡民作乱。孙坚得知后,立马建立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前去帮助郡县作战,齐心协力地消灭了许昌的作乱。公元172年,朝廷得知孙坚的功劳后,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随后,孙坚为讨伐董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坚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他为三国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坚用猛果敢,骁勇善战,吕布曾败于孙坚之手。纵观孙坚的征讨生涯,他讨伐董卓,斩杀了华雄,打败了吕布,立下了很多战功。董卓对孙坚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孙坚在带兵作战方面十分有天赋,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但是,孙坚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乱箭射死,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公元191年,袁术让孙坚率兵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得知后,派遣了军中的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与孙坚展开战争。孙坚所向披靡,黄祖很快地就被孙坚击败,孙坚见黄祖率兵逃亡,孙坚立马率兵追击。孙坚率军渡过了汉水,得以包围了襄阳。刘表下令将士紧锁城门,不与孙坚对战,到了夜间时,刘表让黄祖悄悄地募集士兵,准备与孙坚展开第二次大战。黄祖带兵回来后,两军交战,黄祖依然不敌孙坚,率兵逃到了岘山之中。孙坚也跟追击黄祖到了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只带了大约三十来名士兵,刘表手下另一员大将吕公早已在草丛中埋伏等待孙坚的来临。由于孙坚的马迅猛敏捷,孙坚只身一人进入了密林中。孙坚看到了吕公,俩人交战了数十回合。只要两匹战马一贴近,吕公便驾马逃到山路中去。孙坚对吕公穷追不舍。孙坚打算驾马朝山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敲锣的声音。山上的石头不断向孙坚飞来,树林中有刘表的队伍朝孙坚发射箭,孙坚身体中了很多箭,人和马当场死亡。

孙坚,三国英雄,年少立功多次,可以说是勇猛无敌。连董卓都惧怕,董卓评价孙坚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可见,江东之虎名不虚传,这样的人物在乱世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大有作为,不料董卓既死于无名小卒之手。料上对孙坚的死记述的比较详细。《三国演义》中,孙坚和刘表有间隙,吕公为刘表的部下,刘表出计,让吕公在孙坚帐外,引起孙坚的注意。孙坚听见动静,带领三十骑兵追赶吕公,孙坚速度过快,独自一人来到山间,见吕公,两人奋战一回合,吕公便跑到山间的小路上。孙坚紧跟其后,来到山上却不见吕公的身影,忽然听见一声声,山间石头落下,乱箭齐发,孙坚连人带马被箭射中,年仅37岁的孙坚就这样死去。

三国志中的孙坚也是被刘表所杀。初平两年,袁术让孙坚和刘表作战,攻打荆州。刘表让黄祖出战,孙坚勇猛无敌,黄祖怎会是孙坚的对手,没有多久,孙坚就打败黄祖,孙坚一鼓作气,想追上杀死黄祖。一直追过汉水,至襄阳。刘表让黄祖连夜出去调集军队,黄祖领兵回来后,又和孙坚大战数日,黄祖又败,仓皇逃进岘山。孙坚对黄祖还是穷追不舍,黄祖设计埋伏孙坚,让众将躲在树林之中,等孙坚到来时,万箭齐发,孙坚在乱箭中不幸而亡。一代将星就这样被一个不出名的小卒杀害,孙坚死的太突然,也太不值,我们不禁对孙坚的死表示惋惜。

公元191年,孙坚在讨伐刘表之时,刘表派遣大将黄祖和孙坚开战。黄祖不敌孙坚,屡次战败。孙坚在追击黄祖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士兵乱箭射死,孙坚享年三十七岁。孙坚死后,儿子孙策和孙权等埋葬了孙坚,公元192年,在丹阳县西处修建了孙坚墓。孙坚墓又名高陵和大坟,坐落在一片宽敞的田间。清代光绪年间,有人编修了《丹阳县志》。其中,就有关于对孙坚墓的记载。孙坚墓底面直径大约为30米,封土高为15米,基本保存无损。在孙坚墓东面有一条名为五龙河的溪流。有人不禁发问,为何把孙坚墓称为大坟?

这一说法就要追溯到《吴志》和《建康实录》一书,里面有记载说: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更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后人便将孙坚墓称为了大坟。据说,宋代年间有人曾对孙坚墓进行了开盗。如今的孙坚墓极富有现代化特色,经过后世不断地整修,孙坚墓呈现出长方形,表面都有灰色的石头建成。在孙坚墓碑文的两侧,各有一只大石狮子。孙坚墓置身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之中,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孙坚墓四周都会被绿色植被包围,显得格外幽静雅致。

孙坚死的时候孙权多大?

9 岁

孙坚(155-191)即吴武烈帝,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所以,孙坚死的时候孙权 9 岁!!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孙坚是被谁所杀

孙坚是被黄祖部下射杀。

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初平三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初平三年当为公元192年,又据裴松之注《吴录》:“坚时年三十七。”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黄祖(?-208年),东汉末年将领。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初平二年(191年),黄祖在与长沙太守孙坚交战时,其部下将孙坚射死,因此与孙家结下仇怨,之后黄祖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的交战中败北,被杀。

射杀孙坚: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13.孙坚丧命——白话三国

文/史逍遥

13.孙坚丧命

袁绍新得了冀州,有一个人坐不住了,南阳太守袁术。

有一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生下来就是用来搅局的。袁术就是搅局的人。

在袁术眼里,只有利益的更大化,没有其他。即使兄弟之间,也是如此。

所以,袁术找袁绍白要一千匹马。

袁绍当然拒绝,因为越是兄弟之间越是不能容忍这种白吃白要的做法。

自此,袁绍、袁术兄弟不和。

找袁绍要马未果,袁术转头又南下找荆州刘表要二十万石粮食。

同样被拒。刘表自然也没有义务给袁术粮食。

于是,袁术怀恨在心,准备借刀杀人。借谁的刀?试问谁能同时得罪袁绍和刘表?

没有别人,只有倒霉的孙坚。自从孙坚捡了玉玺就噩运不断,对此罗贯中先生有诗为证:“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袁术休书一封给孙坚送去,说:前面刘表截路,本是我哥袁绍的主意,现在他们两家计划合兵袭击江东。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如果你出兵荆州,我出兵冀州,此二仇可报。

孙坚得信心动,欲发兵。

程普劝说:“袁术多诈,不可信。”

孙坚说:“我早就想报仇雪恨,并没有指望袁术帮忙。”

一个人一旦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就只能收获不断长大的仇恨。

孙坚一刻也不想停留,立马召集水军,渡江而战。

这边孙坚气势汹汹而来,再看刘表那边倒不慌不忙。

刘表采用谋士蒯良之计,派黄祖领江夏之兵打前站,自己率荆襄之众为后援。

黄祖是一个奇葩式人物,打仗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他既不直接出兵迎击,也不就地设伏守株待兔。他采取了一种现代战术,漫天放箭,就像后来的火枪兵整排列队射击。

黄祖带着一队弓弩手对准孙坚的船只就是一顿乱射,万箭齐发,将孙坚战船射成了刺猬。

这一射就是三天。

但是,人家孙坚躲在船内,外面有毡棚遮盖,变成刺猬也毫发无伤。

黄祖一直在射,孙坚就一直在忍。

孙坚忍什么?忍黄祖箭射光。

第四天,黄祖的箭全部放完。

轮到孙坚反攻了。他命人拔下船上所有箭支,万箭齐发,全部给黄祖回敬回来。

黄祖大败,一路逃入邓城(今襄阳高新区)。

孙坚命黄盖守住船只,自己和儿子孙策弃船上岸,在陆上追袭黄祖。

无奈之下,黄祖带兵迎战,又是大败,逃往襄阳。

孙坚命黄盖率水军开进汉江,直逼襄阳城。

黄祖逃回襄阳,向刘表报告说孙坚势不可当。

蒯良献计:“如今我方新败,兵无战心,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另速派人向袁绍求救,此围可解。”

蒯良的计是好计,但是有一人表示不服孙坚。

刘表的大舅哥蔡瑁。

蔡瑁作为一个地道的水军统领,很想在妹夫面前露一手。于是他领一万精兵杀出城去,准备与孙坚大战一场。

这大战一场,只不过是蔡瑁的一厢情愿而已。

两军交锋,程普挺枪便刺,几个回合就把蔡瑁打得落花流水,部队奔逃回城。

孙坚气势正盛,兵分四路,围住襄阳猛攻。

刘表坚守城池不出。

一日狂风骤起,将孙坚的中军帅字旗杆吹断。韩当说:“此非吉兆,可暂班师。”

孙坚不听。

蒯良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料定是孙坚凶多吉少,便劝说刘表速派人连夜突围,向袁绍求救。

大将吕公愿意前往。

蒯良嘱咐吕公:“你一定要按我的计策行事。”

吕公问:“先生何计?”

“你带五百人出城,更好是弓箭兵,突围后直奔岘(xiàn)山。”

“为什么要去岘山?”

“因为那儿可能就是孙坚葬身之地。”

“你安排一百人上山捡石头,另一百弓弩手埋伏在山林中。如果孙坚来追,采取迂回战术把他带进埋伏圈,然后箭石俱发,孙坚必死无疑。”

“要是孙坚不追那?”

“如无追兵,你就尽管去搬救兵。”

“何时出发?”

“今夜月黑风高,黄昏后即可出城。”

吕公依计行事,黄昏时分,密开东门,引兵出城。

果然,孙坚带了三十余骑追赶上来。在岘山陷入了吕公的埋伏圈,被乱箭杀死,终年三十七岁。

大家看,有谋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一条英雄好汉就被一条妙计杀了。

孙坚死得着实可惜。

主公已死,江东诸军大乱。刘表大军趁机杀出,双方一场乱战,互有胜负。

黄盖活捉了黄祖,而刘表一方则抢走了孙坚的尸首。

孙策痛哭,父亲尸首被抢,有何面目回江东。

黄盖建议:“能不能和刘表讲和罢兵,用黄祖换回主公尸首?”

军吏桓阶自告奋勇,愿代孙策向刘表讲和,拿黄祖一命换孙坚尸首。

刘表同意交换,但谋士蒯良坚决反对:“今孙坚已丧,其子尚幼,如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唾手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足气力,必成荆州大患。”

不得不说蒯良是个好谋士,考虑深远。现在江东孙氏羸弱,如果刘表乘胜追击,可一举拿下江东。

但是,凡事没有假设,凡事也没有绝对。在继续战与不战的问题上,刘表选择了和解。

刘表念及与黄祖的个人情义,用一个死孙坚换回一个活黄祖,两家就此罢兵。

却说孙坚有两个老婆,长妻是吴夫人,生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孙匡;次妻是吴夫人之妹,生一子一女:子孙朗,女孙仁。

孙策和孙权相继掌管江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14.连环计

江东之虎孙坚,为何命丧荆州?

江东之虎孙坚,为何命丧荆州?

死于自信!

东吴最霸气的两个人,一是“破虏将军”孙坚,一是“小霸王”孙策;他们两父子,有很多共同点,勇猛善战、自信过头,最后死于自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