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哪些(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哪个)

bk2898 93 0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哪些


今天下午上《唐宋八大家导读》课,课前,在楼上看核酸检测的风景
谁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因韩愈晚年出任吏部侍郎一职,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以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亦推举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的美名。同时,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运用前人词语,同时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已有不少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时代的诗坛,已经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并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境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另外,韩诗在艺术上讲究“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当然,韩诗中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并不足取的。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唐宋八大家之首
1、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2、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3、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柳宗元也开始大力支持韩愈,古文的影响因此更大了。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个人生平是什么?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长大。13岁时,兄长又病死,只好随嫂子郑氏回了老家。虽然家世艰难,但韩愈却奋发好学,颇有志向。他7岁开始读书,13岁便能写文章。“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今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在韩愈的这些诗句中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兴亡的政治抱负。然而,韩愈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20岁时,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都名落孙山。后来,在梁肃的推荐下,才得中进士。韩愈又连续3次参加吏部举行的考试,均未中选。贞元十二年,也就是韩愈29岁时,被荐为观察推官的小官。贞元十七年,韩愈到京师听候调选。先后任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可是,贞元二十年,他又被贬到广东阳山做县令。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死,顺宗即位,韩愈被调到郴州待命。元和元年,他被召拜国子博士。又经过几次调迁,升降,终于在元和八年,韩愈被任为吏部郎中史馆修撰,职掌编写国史。元和九年十二月,任考功郎中知制法,负责为皇帝撰写百官任免的命令,进入了统治集团的上层。韩愈一生经历了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5个朝代。为官期间,韩愈不怕得罪皇上,坚决排斥佛教,以免在思想、道德领域对儒家的正统地位构成巨大威胁;在藩镇问题上,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唐宪宗时,韩愈积极协助宰相裴度,任行军司马,参与了朝廷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的军事行动。韩愈把中国古代散文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创作中摈弃陈规、独辟蹊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极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概括力和感染力,善于熔炼古人的语言,铸造新的词语,创造了大量新的语句和词汇,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因为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和他出色的创作,后人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中唐韩孟诗派的领袖,与元白诗派相对立。他一生留下了400多首诗篇,对后世尤其是宋代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初二,57岁的韩愈病故于首都长安,朝廷赠礼部尚书,世称韩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哪个

 韩愈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马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唐宋8大家,初唐4杰,分别是什么?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一、唐宋八大家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4、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5、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6、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7、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宋八大家,谁能堪称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另: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唐朝哪八位诗人被称为“唐八大家”?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囚(孟郊),诗奴(贾岛)。

1、诗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诗佛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诗鬼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5、诗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之称。

6、诗豪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诗杰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8、诗狂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诗狂”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



9、诗囚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 (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10、诗奴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