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为什么要扑火?飞蛾扑火的寓意有哪些?
相信飞蛾扑火这个典故大部分的朋友都听说过,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飞蛾也确实喜欢往光亮的地方扑,民谚也历来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那么大家知道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吗?原因是什么?相信飞蛾扑火这个典故大部分的朋友都听说过,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飞蛾也确实喜欢往光亮的地方扑,民谚也历来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
那么大家知道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吗?原因是什么?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
首先飞蛾是喜光性的动物,尤其是在夜间飞蛾飞行的时候,飞蛾都主要是靠光来辨别方向的,它们确定光后就会记住这个飞行方向。
这就是昆虫的趋光性,昆虫的趋光行为也常常被人类利用。
一些光源性的诱虫器,很多都有针对昆虫的趋光行为。
如果大家曾观察过飞蛾扑火,应该能注意到它们的一个飞行特点。
那就是,飞蛾并非全都笔直地撞向光源,而是绕着圈螺旋式地向光源靠近。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的飞蛾扑火轨道,就成了一个个螺旋。
所以更准确的说,飞蛾并非扑火而是绕火。
其实飞蛾以天体作为参考点,是一种横向导航定位。
因为挂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都是一种极远的光源。
所以这些光到达地球后,就已经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光线了。
以月亮发出的平行光线为参考物,飞蛾的飞行路线是一条直线
而飞蛾的正常飞行,正是以这些互相平行的光线作参照的。
它们只需要与入射光线按固定的夹角飞行,就能保证航线是一直向前的。
但人造光源出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相对月亮和星星来说,人造光源都属于近处光源,因此光线是从一点呈发射状的。
以街边的路灯为例,并想象有一只飞蛾刚好从较远处看到这一光源。
当飞蛾以为路灯就是月亮时,它就会试图以与光线呈45°的夹角飞行。
因为路灯光线并非平行光线,所以飞蛾越是固定这一夹角飞行,轨道就越向内弯曲。
于是,飞蛾的轨道便形成了一个等角螺旋。
在坐标系中,等角螺线的螺线和射线之间的夹角就始终是一个固定值。
而飞蛾也随着这个螺旋轨道,盘旋着逐渐逼近路灯,最后直接与路灯撞个满怀。
飞蛾扑火的寓意有哪些?
飞蛾扑火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通常都是用来形容自取灭亡或者是玉石俱焚等现象。
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飞蛾扑火—惹火烧身、飞蛾扑火—引火烧身。
飞蛾扑火的寓言故事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日子一长便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
到溉为人豪放,性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官位直做到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十分喜欢他,一有时间就陪着他读书、写诗,从而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好习惯。
到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有一次,到溉与梁武帝聊天时,武帝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你的文章都是他为你代写的吧?”为此,梁武帝还写了一首名为《连珠》的诗,踢给了到溉。
诗的大意是: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
这时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_能会毁灭。
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不久到荩即被梁武帝任命为丹阳尹丞。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极大的文化理念,生物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很多成语的由来典故,除此之外大家还有想了解的内容吗?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 飞蛾扑火的原因
人们常用飞蛾扑火比喻为了为了追逐光明,奋不顾身,那么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呢?在亿万年前,没有人造火光,飞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或星光指引飞行。随着人类文明的崛起,火的出现,飞蛾被火焰的光芒弄得失去了方向感,所以才会扑向火。飞蛾属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飞蛾幼虫以植物的叶子为食物,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晚上夏天一开灯为什么会有很多飞蛾啊?
帮哈我啊夏天是蚊虫最多的季节,大部分的昆虫都有趋光性,所以开灯就自然而然引来一大堆的昆虫,可以在窗口装防蚊网,这样就没事啦!
飞蛾等生物具有趋光性,夏天晚上一开灯,他们看见光就扑啦啦全部飞来了。成语叫“飞蛾扑火”,字面意思就是飞蛾喜欢夜晚中发着亮光的东西。 所以呢夏天开灯的话更好关上窗子,虽然热了点
可以添置一个灭蚊灯(蓝光灯),就可以解决你的烦恼,晚上起来就不必要再开灯。灭蚊灯就有这种功能杀灭蚊虫,又有夜间照明的作用。
巴金作者写日却用大量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为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托飞蛾、夸父,借这两个形象作为追求光明、宁愿献身的象征,中国的抗战是非常艰苦的,整个民族遭受劫难,沉入没顶的黑暗之中,在这短文里,巴金既表达了个人心声,也表达了民族情感.他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在这些精美的语句里.
望采纳~~~~~~~~
为什么飞蛾习惯往火里扑,明知道那是‘死’?
古训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说法影响我们至今,所以一说到飞蛾扑火,就会想到灭亡与茫然,看着这张红焰边的飞蛾身影,也想说说它的“扑火”。飞蛾的性格是沉静的,它虽然貌似蝴蝶,却远没有蝴蝶的那份张扬,如果不是在飞向火焰的身影,我想,古师爷们怎么也不会把注意力转到这种腹部短而粗,颜色灰暗的小小昆虫身上。不知道飞蛾在破茧时有没有幻想过自己能褪换成美丽的蝴蝶身,却知道它在成蛾后选择了沉静,而沉静性格的却写透执着与坚定,所以当它的火焰出现时,它就会义无反顾,扑向自己的生活,哪怕那是一团让它丢失生命的火焰。飞蛾扑火时,是信心十足的,心情是激动且狂热的。能够在漫长冰冷茧中等待后,拥有了生命,也就意味着将拥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它从容而镇定,更没有丝毫的恐惧与退缩,虽死在火的怀里却无怨无悔;飞蛾是深深地爱着火的!飞蛾对火,哪怕付出仅有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爱,在向世人演示着与己无关的悠然与自在……所以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其快乐和幸福的。可是我却想说:飞蛾扑火时,也是感觉到疼痛的。飞蛾扑火为哪般?为飞蛾知道自己的爱与好,为飞蛾知道自己想要的那分真实,可是真实的追求需要清醒的认识,而清醒许多时候就是绝望!所以飞蛾也没有走出这个尘世的轮回,只是固执地把自己的身影融化成焰中的光亮,让所有的悲伤都随这焰起,随着这焰灭……只想说:好一只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