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安全规程的生产安全
4.1液氯应符合GB
5138中的有关规定。
4.2
氯气总管中含氢≤0.4%。氯气液化后尾气含氢应≤4.0%。
4.3
充装液氯的压力不应超过1.1
MPa。
4.4
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应大于容器容积的80%。液氯充装结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处于满液封闭状态。
4.5
不应将液氯气化器中的液氯充入液氯气瓶。
4.6
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应装有排污(NCl3)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NCl3含量,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应大于60
g/L,否则需增加排污次数和排污量,并加强监测。
4.7
为防止氯压机或纳氏泵的动力电源断电,造成电解槽氯气外溢,应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a)氯气生产系统安装防止氯气外溢的氯气吸收装置;
b)配备氯压机、纳氏泵出口氯气连锁阀门或逆止阀;
c)配备电解直流电源、氯压机、纳氏泵出口阀门以及氯气吸收装置启动电源等与氯压机、纳氏泵动力电源联锁的装置。
4.8
氯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安装前应经清洗、吹扫、干燥处理,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阀门应逐只做耐压试验,对于重要管道和阀门应建立定期更换制度。
氯气安全规程的贮存安全
液氯气瓶的贮存安全
7.1.1 气瓶不应露天存放,也不应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应贮存在专用库房内。
7.1.2 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应分开放置,不应与其他气瓶混放,不应同室存放其他危险物品。
7.1.3 重瓶存放期不应超过三个月。
7.1.4 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应超过两层。
液氯贮罐的贮存安全
7.2.1 贮罐区20 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
7.2.2 大贮量液氯贮罐,其液氯出口管道,应装设柔性连接或者弹簧支吊架,防止因基础下沉引起安装应力。
7.2.3 贮罐库区范围内应设有安全标志,配备相应的抢修器材,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
7.2.4 地上液氯贮罐区地面应低于周围地面0.3 m~0.5 m或在贮存区周边设0.3 m~0.5 m的事故围堰,防止一旦发生液氯泄漏事故,液氯气化面积扩大。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根据《氯气安全规程》(GB 11948-2008),大贮量液氯贮槽(罐),其液氯( )管道...
根据《氯气安全规程》(GB 11948-2008),大贮量液氯贮槽(罐),其液氯( )管道,应装设柔性连接或者弹簧支吊架,防止因基础下沉引起安装应力。
A. 进口
B. 出口
C. 进出口
D. 以上都不对
B
依据华电集团《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使用有毒危险品(氯气、氨、汞、酸、碱等)时,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其(),防止不当施救。
依据华电集团《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使用有毒危险品(氯气、氨、汞、酸、碱等)时,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其(),防止不当施救。A、特性
B、应急处理常识
C、操作 ***
D、防火防爆规定
A, B
氯气处理系统应有哪些安全措施?
氯气处理系统应有哪些安全措施?氯碱厂为了防止意外事故造成的氯气外逸,一般在氯气总管进入氯气处理工序之前需设置氯气事故处理装置,该装置一般采用填料塔或喷淋塔,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当系统内氯气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后,氯气便通过设计高度的液封进入装置,在中小型氯碱厂,比较简单的措施是设置水封槽,当氯气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就冲破水封,进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液封槽而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