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来显灵怎么说?观音菩萨如何才会显灵

bk2898 57 0

观音菩萨来显灵怎么说?

佛经之中有明文说明,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无愿不满。尤其是在危难时刻,一声观世音菩萨必定得到救度。怕只怕关键时候叫不出来而已。如果想让观世音菩萨显灵,这其实并不难。我只能就自己所知,略而谈谈。首先,要对佛法具备正信,不是凡俗那种信而不受。这是不可以的。所以正受三皈依是条件之一,要明白皈依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接着是在平时勤加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起居动念都在菩萨名号之上,不可心打妄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持守戒律,也就是杀、盗、淫、妄、酒这五戒,搞明白这些戒律的真实意义,坚定奉行,如果不能全持,也可以先持一些戒律,继而全部受持五戒。做到如上三点,观世音菩萨只在你面前,有什么事说就可以了。对了,忘了一点,很重要的一点,要发菩提心。搞清楚什么是菩提心,这是一切善法成就的根本。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如何才会显灵

佛经之中有明文说明,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无愿不满。尤其是在危难时刻,一声观世音菩萨必定得到救度。怕只怕关键时候叫不出来而已。

如果想让观世音菩萨显灵,这其实并不难。我只能就自己所知,略而谈谈。

首先,要对佛法具备正信,不是凡俗那种信而不受。这是不可以的。所以正受三皈依是条件之一,要明白皈依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接着是在平时勤加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起居动念都在菩萨名号之上,不可心打妄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持守戒律,也就是杀、盗、淫、妄、酒这五戒,搞明白这些戒律的真实意义,坚定奉行,如果不能全持,也可以先持一些戒律,继而全部受持五戒。

做到如上三点,观世音菩萨只在你面前,有什么事说就可以了。对了,忘了一点,很重要的一点,要发菩提心。搞清楚什么是菩提心,这是一切善法成就的根本。

阿弥陀佛。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普陀山观音菩萨许愿可以都许不同愿望吗

当然可以!
但是要注意三点:

一者,许愿要正。
也就是说,求佛菩萨帮忙的事情、目标一定要正当。不能求菩萨帮你满足非分之想,更不能让佛帮你做坏事。这样的许愿佛菩萨是不会答应的。佛菩萨答应了这种许愿,岂不是成了贪官?而求身体健康、求病痛痊愈、求找个合适的工作之类的这些都可以,但切记不能歪心和贪心,不能要求过高。

二者,还愿要善。
不能用造恶业的办法来还愿。佛菩萨帮你满足了愿望,你却去杀生,那岂不是佛菩萨在鼓励你杀生么?所以这种还愿万万不可取。还愿方式更好能根据因果关系和许的愿相对应。比如求身体健康的,更好用放生的方式来还愿,求财求工作的,更好是用财布施、法布施等方式来还愿。

三者,修行助缘。
在许愿和愿望达成之前,一定要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佛菩萨的感应,诚心持咒或者念佛菩萨名号,或多行善事,广结善缘,有助于所愿成就。许愿只是播种,播种不等于收获,要想有收获,必须有辛勤的劳作,坐而代收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视许愿为导引我们刻苦修行的契机,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某种渔利的时刻。
许愿是一种承诺,还愿是践行自己的承诺。是基层民间对佛陀的一种信仰方式,绝不是商场上世俗的交易。许愿是建立在对佛陀崇信基础上的一种发愿形式,还愿是建立在信、愿、行基础上的对愿言的一种履践方式。从根本上讲,许愿和还愿都不应有什么功利色彩,而是促使信徒舍邪归正、修行精进的方便法门。
求佛,实际是求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什么事情都能如愿。佛帮助你,也只能通过求佛人的主观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单方面的求佛许愿,让佛给你“打工”,自己去做“甩手老板”,所愿不可能成就。许愿、还愿要和正信正行、断恶增善挂起钩来。我们学佛者,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破除迷信,切不可入俗随流,以免影响自己的修行,也败坏了佛门的声望。

切记——莫把佛菩萨当成贪官!

另外,也要注意许愿、还愿、发愿之间的区别。
任何去过寺庙的人对许愿、还愿这件事都不陌生,甚至这已经成为宗教活动的标志性目的。大凡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都会去佛菩萨面前许下愿望,如果事后‘灵验’,便虔诚的按照之前许愿时的‘约定’还愿。
[还愿]——当事件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后,便按照事前的约定还愿。
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
[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圆满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
[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愿]以结果为因。举个事例来比喻就比较清楚了。
[发愿]的人会说:由于我往昔的贪婪、吝啬、偷盗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现在财富不圆满的现状,我发愿忏悔往昔的种种过错,发愿广行布施,远离贪吝,终不舍弃这个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请您帮助、加持我使得财富圆满。
[发愿]的真实不虚很重要,一定是思考过的,信念坚定的愿望,而不是委曲求全的糊弄。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常常挂在嘴上的词——心诚。
心诚的定义在佛经中是有。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那时,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所说心诚至心,有几种情况?那种心诚至心能获得更佳结果?)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地藏菩萨回答说:善男子,我所说的心诚至心,略有两种。哪两种呢?一,当开始学习时,希望得到一个结果的心诚至心;二,摄意专精,成就勇猛,明白道理,认识道理后的心诚至心。得到这第二种心诚至心的人,能获得更佳结果。这第二种心诚至心,还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哪三种呢?之一,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第二,勇猛心。专求不懈,不顾身命。第三,深心。与所学的佛法道理相应,究竟不退。——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
[发愿]里的行为因素本身就包含了[还愿]的意义,依照愿望去作就是在[还愿],不需要另外的[还愿]。
学会[发愿]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有些事情目前无力做到,只要始终坚定一个愿望,象保护种子一样守护她,依照这个愿望合理合法的行为,始终会有开花结果,所愿圆满的一天。祝愿每一位发愿者发愿时都能做到[真实不虚],事半功倍,所愿圆满。

不懂问我,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

观音菩萨到底是属于道教的还是佛教的神明

观音菩萨即属于佛教中的人物,也属于道家中的人物。只是在佛教和道教观音菩萨是两种不一样的身份。
在佛教中,在西方他是男性形象,乃是阿弥陀佛坐下主要的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排名相同,一起作为西方教主的侍从佛,而他们三尊佛,就是俗称的“三圣”。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先说在道教中的观音,她原本是阐教的十二金仙之一,修行道场位于落伽洞,书籍中并没有关于她徒弟的记载,因此实际上理解其为无徒弟,可是在后世的影视作品里,却称其有一个名为龙吉的徒弟。

请介绍一下有关观音菩萨的佛经

更好能够列出一个表来,并以时间顺序排列所有有关观音菩萨的佛经,再加上简略说明。

例如在某某"千光"经里,曾述说佛祖当过观音菩萨的弟子(当时观音菩萨是佛),以时间顺序这书应该是排在前头吧。

请佛学大德多多指教。谢谢。
妙法莲华经,悲华经,华严经中都提到了观世音菩萨。
其中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摄化众生。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本生部:

一、《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尔时宝海梵志。复白圣王之一太子言。善男子。持此宝物并及先所於三月中供养如来及比丘僧种种珍宝。如是福德和合集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作是言。善男子。以此所施不应求於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何以故。今者所有福报之物。皆是无常无决定相。犹如疾风。是故应当以是布施所得果报。令心自在。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令入涅盘。

是时太子闻是语已。答梵志言。我今观於地狱众生多诸苦恼。人天之中或有垢心。以垢心故数数堕於三恶道中。复作是念。是诸众生以坐亲近恶知识故。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尽诸善根摄取种种诸邪见等。以覆其心行於邪道。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众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复当为众生故。发上胜愿。世尊。我今若能逮得己利者。愿令转轮圣王。过之一恒沙等阿僧只劫已。始入第二恒沙等阿僧只劫。是时世界名曰安乐。大王成佛号无量寿。世界庄严众生清净作正法王。是佛世尊於无量劫。作佛事已。所作已办入无余涅盘。乃至正法住时。我於其中修菩萨道。即於是时能作佛事。是佛正法於初夜灭。即其后夜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授记。今我一心请於十方如恒河沙等现在诸佛。惟愿各各为我授记。

善男子。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善男子。无量寿佛般涅盘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只劫后分。初夜分中正法灭尽。夜后分中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善男子。汝於后夜种种庄严。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於一念中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九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劫。般涅盘已正法住世六十三亿劫

尔时观世音前白佛言。若我所愿得成就者。我今头面敬礼佛时。当令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现在诸佛。亦复各各为我授记。亦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大地及诸山河六种震动。出种种音乐一切众生心得离欲。善男子。尔时观世音菩萨寻礼宝藏如来头面著地。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六种震动。一切山林悉出种种无量音乐。众生闻已即得离欲。其中诸佛皆与授记作如是言。散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其王太子名观世音。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於第二恒河沙等阿僧只劫后分之中。当得作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世界名曰一切珍宝所成就也。尔时宝藏如来。为观世音而说偈言

大悲功德 今应还起
地六种动 及诸佛界
十方诸佛 已授汝记
当成为佛 故应欢喜

善男子。尔时太子观世音。闻是偈已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二、《大乘悲分陀利经三王子授记品》第七

失三藏名今附秦录

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告无量净王之一太子不眴曰。略说我已观恶趣。於中众生受苦痛切。又观天上。於中众生心垢浊故数堕恶趣。我已观一切众生。离善知识住贫穷法。处於冥中尽诸善根。为邪见覆障困於邪道。

唯世尊。我当以高声告彼众生。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行菩萨行时。若有众生苦痛逼切。有诸恐畏贫穷於法。处在暗中无所依怙。无灯无救无归无趣。令使念我称我名字。我以天耳闻其音声天眼见之。若不脱彼众生困厄。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如我为众生愿故久行菩萨行。是意得满如今大王。过一恒河沙阿僧只。始入二恒河沙阿僧只於安乐世界。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阿弥陀如来。净佛土净意众生而作佛事。乃至阿弥陀如来。於无量劫作佛事已。入无余涅盘。随其正法住世几时。於尔所时我当行菩萨行。我为菩萨当作佛事。尽阿弥陀如来正法初夜灭。即是后夜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世尊。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如是十方恒河沙数世界中。诸佛世尊现在住世。我亦以音声白彼诸佛。彼诸佛亦当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善男子。宝藏如来即授其记。如汝善男子。已观恶趣又观天上。观众生苦能生悲心。为脱一切众生苦故。除结使故令得乐故。是故汝善男子。字汝为观世音。汝观世音。当度脱多亿那由他百千众生苦。

汝善男子。为菩萨时当作佛事。阿弥陀如来般涅盘后。二恒河沙阿僧只之余。初夜阿弥陀如来正法灭已。即於后夜安乐世界。当名一切宝集。彼土庄严无量阿僧只胜於安乐。即於后夜。汝善男子。无量宝庄严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光明普至尊积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寿九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劫。汝般涅盘后。正法住世六十二亿劫。观世音言。

世尊。若我如是意满。我礼世尊足时。於十方恒沙数世界中。现在住世诸佛世尊皆授我记。恒河沙数世界地皆震动。一切山川石壁树木丛林出五乐音。一切众生心得离欲。观世音菩萨适五体礼宝藏如来。如是恒河沙数佛土地皆震动。彼诸佛如来皆授其记。略说。一切山川石壁树木丛林出五乐音。一切众生心得离欲。佛言

起悲福德欢喜音 十方诸佛授汝记
地及世界六种动 汝当作佛度世仙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正依部

一、《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二、《正法华经卷第十光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三

新手上路

5#
发表于 2005-11-12 17:53 | 只看该作者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

新手上路

6#
发表于 2005-11-12 17:54 | 只看该作者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四、《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五、《华严经善财二十七参观自在菩萨章》

六、佛说罗摩伽经卷上观世音菩萨章

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http://www.haik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2793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