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乌贼真的存在吗在海洋馆在哪里(大王乌贼现在还存在吗?为什么?)

bk2898 69 0

大王乌贼真的存在吗在海洋馆在哪里

存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现在没有活物在世被发现,只有标本在天津海洋博物馆里。
大王乌贼(学名:Architeuthisdux),准确来讲应该叫做大王鱿,并不是乌贼,是大王鱿科、大王鱿属头足类软体动物。为蛸亚纲第二大成员,仅次于中爪鱿(大王酸浆鱿),总长13米,更大体重达275千克。体圆锥形,后部陡然瘦狭,胴长约为胴宽的4倍,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体。肉鳍短,鳍长约为开长的1/3,两鳍后部相接略呈桃形,无前鳍垂,鳍与外套相连。口膜连接肌丝与第4对腕背缘相连。第1腕较短,其他3对腕较长,长度相近,腕式一般为3>2>4>1,第2-4腕长约为胴长的4/5,腕吸盘两列,吸盘内角质环具齿,雄性第4对腕茎化,顶部吸盘特化为两行肉突。触腕十分延长,约为腕长的2.5-4倍(见图4-3B),触腕穗细长,吸盘4列,可分成明显的腕骨部、掌部和指部。掌部中间两列吸盘扩大,吸盘具尖齿,腕骨部具密集的吸盘簇,吸盘6-7列,其间点缀半球形球突。触腕柄(几乎全柄)具成对交替排列的吸盘和球突。

大王乌贼现在还存在吗?为什么?

请大家积极回答
存在于深海中~ 大王乌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3吨,是世界上更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国外常有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报道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谁有关于大王乌贼的详细资料

别称:巨型鱿鱼、巨型章鱼、巨型乌贼、大王鱿、大王酸浆鱿 更大的乌贼 世界上更大的乌贼要算大王乌贼了。它们一般生活在大洋深处,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浅海觅食。 概述 [编辑本段] 大王乌贼生活在深海中。在许多国家的航海文明中都有海妖的传说。它们的长相和乌贼都十分相似。现代人们对大王乌贼也有一些支离破碎的认识。有些海员在海上值夜班的时候,曾经看到乌贼长达20多米的触手在甲板上横扫,那些能够被捉到的物体被统统卷到海里,第二天,人们发现被几排牙齿咬穿的铁桶挂在船舷上。二战期间,美国海军一艘重达数千吨的驱逐舰在夜航时突然发现速度减慢,却查不出任何故障,当人们把它送进船坞修理时,才发现它的螺旋桨已经被锋利的牙齿咬穿了几十个洞。直到深海潜水发达的今天,人们才真正拍到了大王乌贼的真实照片。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渔夫和水手们中间就流传着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传说中,这些海怪往往体形巨大,形状怪异,甚至长着七个或九个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民752年卑尔根主教庞毕丹在《挪威博物学》中描述的“挪威海怪”,据说,“它背部,或者该说它身体的上部,周围看来大约有一哩半,好像小岛似的。……后来有几个发亮的尖端或角出现,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只的桅杆那么高大,这些东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据说可以把更大的战舰拉下海底。 发现历史 [编辑本段]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过于荒诞的海怪传说逐渐消失。但还有一些报道,值得我们注意: 1861年11月而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迪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有5-6米长,长着两米长触手的海上怪物。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的、许多人认为虚构的大章鱼。”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疯狂地乱舞 角手,把鱼叉弄断逃去。绳索上只留下重约40磅的一块肉。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纽芬兰三个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一只因退潮而搁浅的巨大海洋动物,渔民们说,它身长足有7米,有的角手长达11米以上,角手上的吸盘直径达10厘米,眼睛足有脸盘大。渔民们用钩子钩住它,怪物挣扎了一会儿,不久就死去了。 比利时的动物学家海夫尔曼斯搜集并分析了从1639年至1966年三百多年间共五百八十七宗发现海怪的报告,排除可能看错的、故意骗人的和写得不清楚的,认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 他把这些报道中所有的细节输入电脑分析,得出九种不同的海怪。虽然这些报道中仍不免有夸张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种从前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证实:那就是大王乌贼。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几次发生大王乌贼的残骸在加拿大海滨被冲上岸的情况,其中最少有一次还是活的,借助这些实体,人们终于了解了大王乌贼的一些情况。 大王乌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3吨,是世界上更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国外常有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报道。据记载,有一次人们目睹了一只大王乌贼用它粗壮的角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大王乌贼的尾部。两个海中巨兽猛烈翻滚,搅得浊浪冲天,后来又双双沉入水底,不知所终。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但也有过大王乌贼用触手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 这么看来,前面所引用的1861年和1878年人们遇到的海怪,可以肯定就是大王乌贼。更大的大王乌贼可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07米大王乌贼,其角手上的吸盘直径为9.5厘米。但从捕获的抹香鲸身上,曾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以上的吸盘疤痕。 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大王乌贼可能身长达6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大王乌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远了。

希望采纳

大王乌贼也是食肉动物,捕食对象都有哪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抹香鲸是现存更大的齿鲸,而大王乌贼则是现存第二大的头足类动物,所以两种大型的海洋生物的对决一定是非常有看头的。而在现实中,抹香鲸确实挺喜欢对付大王乌贼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海妖"是巨型章鱼还是大王乌贼?请详细解答.

更好有图片.
1896年年底,在圣·奥古斯丁海滩,两位正在玩耍的男孩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白色生物体。它有7米多长,2米多宽,重达7吨,而且肉体非常有弹性。当时最有名的头足类动物(乌贼等)专家、耶鲁大学的阿狄森博士,断定它是一种未知巨型章鱼的尸体,并且给了它一个“科学”名称—————“巨型章鱼”。

他在有关书中写道,“巨型章鱼活着的时候,有着令人恐惧的臂,每条臂至少有30多米长,有一艘大船的桅杆那么厚。它有着数以百计的碟状吸盘,更大吸盘的直径至少是30厘米。”而普通章鱼的两臂伸直最长记录不过6米多。另外,在塔斯马尼亚西海岸的怪物以及挪威海怪(Kraken)等,也都是一种巨型章鱼或者鱿鱼,但是没有定论。

进一步确认为鲸鱼组织

在由西德尼·皮尔斯带领的一个生物科研小组介入这项研究之前,人们对这些海怪的争论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2004年开始,由南马里兰大学的生物学家西德尼·皮尔斯带领的生物科研小组检查了所有可以接受探访的海怪尸体样本,他们利用光电显微镜,生物化学、分子学分析法以及DNA检验法,要确认这些神秘海怪到底属于哪种动物。西德尼的研究小组在生物学公告上指出,通过显微镜和DNA *** 分析,他们已经可以确认,先后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新西兰、百慕大群岛和纽芬兰等地海滩上发现的“肉团”,其样本基因与海中的几种鲸鱼基因十分相配。通过显微镜解剖1986年在智利发现的肉团,比较其与世界各地发现的海怪尸体样本的化学组成发现,它们都十分相似,既不属于巨型章鱼或鱿鱼,也不属于其他各种神秘的无脊椎动物。这些样本都是来自于同一种生命体———鲸鱼,它们可能是一种鲸鱼或者鲨鱼的组织。

第三种猜测为一亿多年前的古生物

从本世纪有关海怪的材料看,各处传来的消息差异很大。比如,有的消息说,海怪的脖颈上长着鬃毛似的东西,个头很大。又有消息说,海怪的头像蜥蜴一样,个头并不很大。还有的说,怪物的身体呈圆柱形,外皮暗褐色。更为离奇的是,1966年美国的一位目击者称,他见到的海怪头部像牛一样,有长长的脖颈,没有角,也没有耳朵,两眼放射着令人恐惧的绿光等等。也有人综合研究了一个时期发现海怪的材料,得出第三种结论:海怪也有可能是1.6亿年前的蛇颈龙或是其他的古生物种。人们不禁要问:1.6亿年前的动物,怎么可能保存到现在呢?事实上,考虑到海洋有着稳定的环境,某些古代生物生存下来也是有可能的。这方面的例子也是可以找到的,1964年,科学家从540米深处的海洋里获得了海百合。又过了几年,又获得了鲜红色的海胆。这些都是1.5亿年前的动物,在化石中曾见到过,而今竟然还见到它们的活种。

如果这一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过去人们所传的海怪,或许正是古代保存下来的15米长的某种海底古生物的一种。当然,这种古生物的数量非常之少,它们生活在稳定的深海环境里,因此,人们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不过,这仍然只是人们对海怪的一种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并不意味着海怪之谜已完全解开。

相关报道

智利“海怪”不属鲸目类

2003年7月3日,智利南部第十大区发现有一“海怪”陈尸海滩。消息传开,众媒体猜测纷纷,而当地科学界相信,这一海洋动物很可能是一种巨型章鱼或鱿鱼。

“海怪”的尸体是在距首都圣地亚哥以南1000余公里的毛林港湾附近的一处海滩上发现的。据当地鲸鱼保护中心实地勘察测定,这一动物尸体长12.4米,最宽处为5.8米,最厚处为1.06米,估计重达13吨。

鲸鱼保护中心主任埃尔莎·卡夫雷拉对当地媒体说,中心最初收到的报告只是称发现了一具鲸鱼尸体,直到专家到现场实地验证后才发现这一海洋怪物既没有鲸鱼的牙齿也不具备鲸鱼的组织,其颜色和气味均不属鲸目类。

据卡夫雷拉介绍,这一“海怪”肉质紧密、坚硬,普通切刀很难分割。此外,该中心的专家多数认为,这种海洋动物与189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发现的那种疑似章鱼的“海怪”非常相似。

延伸阅读

古生物的活化石

事实上,现在的地球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生物本来应该在几千万年前灭绝了,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它们确实还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中,顽强地与我们现在的物种共同生活着。

大熊猫:在距今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熊猫的足迹。大熊猫是我国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有人类之前它们就生活在这个奇妙的星球上,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誉为古生物的“活化石”。

中华鲟:鲟鱼起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为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中华鲟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一般三四米长,体重可达500公斤。鲟鱼体内除头部有数块硬骨外,脊椎骨和颧骨全为软骨,通体无刺。它的吻尖突,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触须,用来搜寻水里的食物。

肺鱼:生活在三亿年以前。它们平常在水里用鳃呼吸,水干了就用身体分泌的粘液和泥巴将自己裹成一个泥团,内留有可以与外界相通的一条通路,然后用鳔变形的原始肺呼吸,好好睡上一觉,当河水足够了,才回到水中生活。

空棘鱼:这种鱼生活在三亿多年前,至7000万年前就已经绝迹了。但是有人在非洲东南海域两次捕捉到它们。它约有1.5米长,身体表面布满了坚硬的鳞片,发出蓝白色的光泽,好像全身穿着一层铠甲,头部特别坚硬。最不可思议的是,它的胸部和腹部的两侧各长着一只鱼鳍,这些鳍和其它鱼类的鳍比较起来,显得特别肥大,就像是野兽的脚一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