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结合位点的核糖体分类(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简介)

bk2898 71 0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简介

一种新的多肽--人含ATP/GTP结合位点的核糖体蛋白S17-9.68和编码这种多肽的多核苷酸
申请号/专利号:00127193
我是一名民间科学家,本人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多肽-人含ATP/GTP结合位点的核糖体蛋白S17-9.68,编码此多肽的多核苷酸和经DNA重组技术产生这种多肽的 *** 。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多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 *** ,如恶性肿瘤,血液病,HIV感染和免疫性疾病和各类炎症等。本发明还公开了抗此多肽的拮抗剂及其治疗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这种新的人含ATP/GTP结合位点的核糖体蛋白S17-9.68的多核苷酸的用途。

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在多肽合成中各有专一的识别作用。
1、A部位
氨基酸部位或受位:主要在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2、P部位
肽基部位或供位:主要在小亚基上,是释放tRNA的部位。
3、肽基转移酶部位(肽合成酶),简称T因子
位于大亚基上,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使肽链延长。
4、GTP酶部位
即转位酶(EF-G),简称G因子,对GTP具有活性,催化肽键从供体部位→受体部位。
另外,核糖体上还有许多与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以及各种酶相结合的位点。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合成多肽和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一样的吗?

是的。在合成肽链时,核糖体先与mRNA上的两个位点结合,这两个位点对应的tRNA带着各自的氨基酸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然后位点1上的tRNA上的氨基酸通过与第二个位点上tRNA上的氨基酸脱水形成肽键而转移到位点2的tRNA上,接着核糖体向mRNA上的下一个密码子移动,这个时候核糖体与mRNA上的位点2与位点3结合,继续肽链的合成。所以合成多肽与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一样的。在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就有“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的核糖体就是从mRNA的起始密码子开始向后面移动的。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的场所,到底是核糖体还是细胞质?

是细胞质,m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得到,然后结合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肽链并形成一定的结构,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修饰转运成为成熟的蛋白质。而核糖体就是在细胞质中的,但是核糖体完成的部分比较重要,一般说在核糖体上!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蛋白因子IF-2与什么结合并协助其进入核糖体的什么部位?

【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缩合成多肽链是通过核糖体循环而实现的。此循环可分为肽链合成的起始(intiation),肽链的延伸(elongation)和肽链合成的终止三个主要过程。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以E.coli细胞为例。
【1】.肽链合成的起始
1.三元复合物的形成。核糖体30S小亚基附着于mRNA的起始信号部位,该结合反应是由起始因子3(IF3)介导的,另外有Mg2+的参与。故形成IF3-30S亚基-mRNA三元复合物。
2.30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起始因子2(IF2)的作用下,甲酰蛋氨酸-起始型tRNA(fMet-tRNA Met)与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码子(AUG或GUG)相结合,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反应。同时IF3从三元复合物脱落,形成30S前起始复合物,即IF2-30S亚基-mRNA-fMet-tRNAMef复合物。此步亦需要fGTP和Mg2+参与。
3.70S起始复合物形成。50S亚基与上述的30S前起始复合物结合,同时IF2脱落,形成70S起始复合物,即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r-tRNA Met复合物。此时fMet-tRNA Met占据着50S亚基的肽酰位(peptidyl site,简称为P位或给位),而50S的氨基酰位(aminoacyl site,简称为A位或受位)暂为空位。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氨基酸活化(fMet-tRNAMet形成)
【2】.肽链合成的延长
这一过程包括进位、肽键形成、脱落和移位等四个步骤。肽链合成的延长需两种延长因子(Elongationfactor,简写为EF),分别称为EF-T和EF-G.此外尚需GTP供能加速翻译过程。
1.进位即新的氨基酰-tRNA进入50S大亚基A位,并与mRNA分子上相应的密码子结合.在70S起始复合物的基础上,原来结合在mRNA上的fMet-tRNAMet占据着50S亚基的P位点(当延长步骤循环进行二次以上时,在P位点则为肽酰-tRNA)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则结合到大亚基的A位点,并与mRNA上起始密码子随后的第二个密码子结合。此步需GTP、EF-T及Mg2+的参与。
2.肽键形成在大亚基上肽酰转移酶(见第四章)的催化下,将P位点上的tRNA所携带的甲酰蛋氨酰(或肽酰基)转移给A位上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的氨基酸上,即由P位上的氨基酸(或肽的3'端氨基酸)提供α-COOH基,与A位上的氨基酸的α-NH2基形成肽链。此后,在P位点上的tRNA成为无负载的tRNA,而A位上的tRNA负载的是二肽酰基或多肽酰基。此步需Mg2+及K+的存在。
3.脱落即50S亚基P位上无负载的tRNA(如tRNAMet)脱落。
4.移位指在EF-G和GTP的作用下,核糖体沿mRNA链(5'→3')作相对移动。每次移动相当于一个密码子的距离,使得下一个密码子能准确的定位于A位点处。与此同时,原来处于A位点上的二肽酰tRNA转移到P位点上,空出A位点。随后再依次按上述的进位、肽键形成和脱落步骤进行下一循环,即第三个氨基酰-tRNA进入A位点,然后在肽酰转移酶催化下,P位上的二肽酰tRNA又将此二肽基转移给第三个氨基酰-tRNA,形成三肽酰tRNA。同时,卸下二肽酰的tRNA又迅速从核糖体脱落。像这样继续下去,延长过程每重复一次,肽链就延伸一个氨基酸残基。多次重复,就使肽链不断地延长,直到增长到必要的长度。通过实验已经证明,mRNA上的信息的阅读是从多核苷酸链的5'端向3'端进行的,而肽链的延伸是从N端开始的。
【3】.肽链合成的终止,需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releasing factor简写为RF)参与。在E.coli中已分离出三种RF:RF1(MW36000),RF2(MW38000和RF3(MW46000)。其中,只有RF3与GTP(或GDP)能结合。它们均具有识别mRNA链上终止密码子的作用,使肽链释放,核糖体解聚。
1.多肽链的合成已经完毕,这时,虽然多肽链仍然附着在 *** 白体及tRNA上,但mRNA上肽链合成终止密码子UAA(亦可以是UAG或UGA)已在 *** 白体的A位点上出现。终止因子用以识别这些密码子,并在A位点上与终止密码子相结合,从而阻止肽链的继续延伸。RF3的作用还不能肯定,可能具有加强RF1和RF2的终止作用。RF1和RF2对终止密码子的识别具有一定特异性,RF1可识别UAA和UAG,RF2识别UAA和UGA。RF与EF在核糖体上的结合部位是同一处,它们重叠的结合部位与防止了EF与F同时结合于核糖体上,而扰乱正常功能。
2.终止因子可能还可以使 *** 白体P位点上的肽酰转移酶发生变构,酶的活性从转肽作用改变为水解作用,从而使tRNA所携带的多肽链与tRNA之间的酯键被水解切断,多肽链从 *** 白体及tRNA释放出来。
最后, *** 白体与mRNA分离;同时,在 *** 白体P位上的tRNA和A位上的RF亦行脱落。与mRNA分离的 *** 白体又分离为大小两个亚基,可重新投入另一条肽链的合成过程。 *** 白体分离为大小两个亚基的反应需要起始因子(IF3)的参与。必须指出,上述只是单个 *** 白体的循环,即单个 *** 白体的翻译过程。采用温和的条件小心地从细胞中分离 *** 白体时,可以得到3-4个甚至上百个成串的 *** 白体。称为多 *** 白体,即在一条mRNA链上同一时间内结合着许多个 *** 白体,两个 *** 白体之间有一定的长度间隔,是 *** 的mRNA链段,所以多 *** 白体可以在一条mRNA链上同时合成几条多肽链,这就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在开始合成蛋白质时,一个 *** 白体先附着在mRNA链的起始部位,再沿着mRNA链由5'端向3'端移动,根据mRNA链的信息,有次序的接受携带基酰的各种tRNA,并合成多种肽链。当这一 *** 白体移动到足够远的位置时,另一 *** 白体又可附着此mRNA的起始部位,并开始合成另一条同样的多肽链。每当一个 *** 白体又可到此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链即合成完毕,并从 *** 白体及tRNA上释出。同时,此 *** 白体随之从mRNA链上脱落分离为两个亚基,而脱落下来的大小亚基又可重新投入 *** 白体循环的翻译过程。多 *** 白体中的 *** 白体个数,视其所附着的mRNA大小而定。例如,血红蛋白的多肽链约由1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应的mRNA的编码区应有450个碱基组成的多核苷酸,长约150nm。网织红细胞 *** 白体的直径为22nm,所以每条mRNA足以容纳好几个 *** 白体。现已证明,网织红细胞多 *** 白体由5-6个 *** 白体串连而成,两个 *** 白体之间的间隔约为3nm。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的重链由18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应的mRNA链的编码区应当是5400个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多 *** 白体由60多个 *** 白体串连而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