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都有那些
一. “野人”之谜*** “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 *** 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玛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已有若干考察队深入藏东考察,但目前野人仍是一个谜。
二. 红雪之谜
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远看如同红雪。这些红斑点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在永久性冰雪中,高原藻类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度也不至于死亡。因其含有血 *** 素,故呈红色。
三. 虹化之谜
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四. 珠峰旗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更高的风向标”之称。
五. 象雄之谜
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单同”,是 *** 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 *** 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了。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 *** 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 *** 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 *** 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 *** 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六. 说唱艺人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型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七. 古格之谜
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其曾孙逃往阿里地区。约公元十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然而,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古格文明的消失和玛雅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得异常突然。在今天的遗址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十多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上千人居住的城市,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八. 伏藏之谜
伏藏是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识藏是指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伏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九. 香巴拉之谜
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关于香巴拉的是否存在人们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佛学界则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 藏文史籍对于香巴拉的记载很详细: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的西端,圆形如同莲瓣,周围被雪山环抱,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山脚下的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其中央耸立着富丽堂皇的迦罗波王宫殿,宫殿中央是各种王的寝宫宝座,王们拥有许多大臣和军队,可以乘骑的狮子、大象、骏马无数。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从王臣权贵到庶民百姓都虔信佛法,供奉三宝……
但香巴拉(即香格里拉)存在与否,至今仍是一个谜 。。。
中国的全部未解之谜都是那些?
多了,秦始皇兵马俑,百幕大三角等等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杨贵妃真的在马嵬坡缢死了吗
死了,但是还有说她没有死,跟着日本使团去了日本世界三大未解之谜,两件最后一个你知道吗?



虽然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依旧有难以解释的自然、天文、历史等现象,这些难以解释的谜团驱动着每个人前往探索,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又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彭加木失踪之谜

罗布泊自古以来就被成为“死亡之海”,又因地形酷似一只耳朵,也叫“地球之耳”,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罗布泊据流传各种神秘传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楼兰古国,而彭加木失踪一事更是让罗布泊变得更加神秘。
彭加木并非之一次考察罗布泊,1964年,他就在罗布泊采集水样和矿物,1979年,他跟日本专家合作,再次来到罗布泊考察,历经1月,他们重走了楼兰环绕罗布泊达到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然而第三次1980年5月再次深入罗布泊时,却因为独自寻找水源失踪了,虽然派出了搜救部队,搜救人员更达到了1029人,前后寻找了41天,寻找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先后四次地毯式搜寻,但依旧没有找到彭加木,那么彭加木到底去那里。
陆地的“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是指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大西洋三角地带,这里也上演着各种各样失踪事件,甚至还有传出过百慕大“时空穿越”的说法,各种离奇的事件的发生,也是让人将百慕大称为“魔鬼三角洲”。
无独有偶,除了“魔鬼三角洲”之外,在我国四川还有一个瓦屋山迷魂凼,其经纬度在29°32'— 29°34'之间,这个纬度又刚好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相似,不仅如此,迷魂凼同样也有各种离奇的事件。

一旦进入迷魂凼,手机、GPS、指南针全都会失灵,从1970年开始,就有人迷失在迷魂凼当中,1975年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调查小组,就试图解开迷魂凼之谜,但刚刚进入迷魂凼就迷失了方向,他们不得不原路返回。
几十年来,林业厅、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动物基金会都派出了考察队,可都无功而返,科考队曾在迷魂凼释放信鸽,想让它飞出去,结果鸽子在上空盘旋了一圈,又落回队员肩膀上,根本不敢飞走。

而且迷魂凼常年都充斥着的浓雾,为了防止有人在这里面迷失,当地管委会就将迷魂凼列为了禁地,禁止游客进入,据说迷魂凼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陵修道的地方,他在这里还设下了迷魂阵。
人类的起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他认为人类是有南方古猿进化而来,但从古猿进化到人类,找不到太多的共同点,在史前进化时期,似乎存在着一段空白期,人类就好像凭空出现了一样。
加上近年来,史前人类的活动痕迹不断被发现,而人体的潜能又非常神秘,比如人又为什么会自燃,人体自燃现象早17世纪就已经出现了,300多年来,科学界一直都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答案,若是破解人类这一谜团,人类文明或许会重新洗牌。
举报/反馈
中国天眼:毫秒级脉冲星正吞噬伴星物质,它揭示了一个怎样的未解之谜?



中国五百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M92球状星团发现一颗毫秒级脉冲星,这颗脉冲星的转速高达316.5转/秒,而且它正在吞噬伴星恒星的物质,这使得科学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奇特的天体!

脉冲星什么什么天体,它是怎么形成的?
脉冲星其实就是一种磁极和自转轴不一致的中子星,自1967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学生乔丝琳·贝尔发现之一颗脉冲星以来,天文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大量这样的天体,由于它们的转速非常稳定,并且发出强脉冲信号,一边都将脉冲星比喻成宇宙中的灯塔,而在先驱者和旅行者携带的铝牌和唱片中的定位坐标,就是地球相对14颗脉冲星的位置标记的。

右上角放射状就是脉冲星标记的地球坐标
中子星是怎么形成,它为什么转那么快变成脉冲星?
自从1931年查德维克发现中子以来,科学家就怀疑宇宙中存在中子星,因为在非常极端的压力下,引力坍缩会将电子压入原子核中和成中子,而中子是一种费米子,无法取得统一基态而出现中子简并力与引力坍缩平衡的天体,这就是中子星的理论基础。

8-1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在其晚期内核几乎已经达到了简并态,但聚变产生的热压力在苦苦的支撑外壳的坍缩,但随着内核逐渐发展到铁核,再也无法提供聚变产生能量,此时外壳的坍缩将不可避免的开始,此后剧烈的坍缩撞击将导致超新星爆发。

外壳在巨大的能量下被抛去形成漂亮的星云,就像蟹状星云的中心就是一颗脉冲星,而内核则在强大的压力下被中子简并力支撑的致密状态物质,这是宇宙诞生后已知密度更高的物质,相传还有夸克简并态,但未经证实!
角动量守恒是中子星转速极高的原因
恒星都是自转的,当一个太阳质量大小的天体坍缩成十几千米的中子星时,它的自转角动量是不会消失的,除了扩散的星云带走那一部分,剩余的角动量将会被中子星继承,因此当这个天体缩小时,它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中子星的自转速度取决于原天体的自转速度,也取决于中子星的质量,因为质量越大的中子星直径越小,因为坍缩的更彻底。当中子星的磁极与自转轴不一致时、当其磁极扫过地球方向时,就被人类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接收到了。

发现脉冲星初期,甚至还以为“小绿人”发出的信号!
这颗M92A的脉冲星有什么特别之处?
M92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和M92A构成了一个双星系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潘志晨和李迪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这颗脉冲星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并且通过FAST观测到了这颗脉冲星的两次凌日现象!

M92A这颗毫秒脉冲星非常有研究价值,因为天文学家认为毫秒脉冲星可能是原本周期比较长的脉冲星通过吸积延长或回复形成,因此M92A的从伴星吞噬物质与脉冲星周期关系,未来可能将会证实这个早就提出的毫秒脉冲星形成理论!

另外还有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特别受到关注,它们被认为是正在回复过程中的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类脉冲星正是处在加速阶段的脉冲星,它们可能通过吸收伴星从洛希瓣溢出的角动量,使自转的速度增加至每秒钟数百转。

2005年发现的PSR J1748-2446ad是转速最快的脉冲星,达到了716转/秒!脉冲星转速也有上限,当它的转速超过其本身的逃逸速度时,脉冲星可能会分裂,而这个上限转速大约是1500转/秒。
FAST简介
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一座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利用喀斯特洼地的地势而建。主体工程于2011年开工,2016年完工。FAST是目前世界上更大的单一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它的集光面积是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倍以上。

完工不久,尚未正式验收的FAST就发现了大量的脉冲星,在口径就是王道的天文领域,FAST数据上颚深耕也是未来重点的方向之一,随着19波束接收机安装完毕、FAST数据中心的扩建,未来FAST的成果将会快速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