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是干什么用的?
四羊方尊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也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更大的一个方尊,文物高达58.3厘米,重量接近34.5公斤,是在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山腰上出土的。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四羊方尊出土于哪个地方
商朝晚期,青铜礼器,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更大的一件,现如今被收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中。在1938年被我国的考古学专家们,在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发掘出来。四羊方尊存在的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之间,在被发现的时候是1938年,发现的是姜家三兄弟,挖出来以后他们如获至宝,拿回家里面称,足足有64市斤重。
据说后来被文物贩子盯上,最终他们卖给了文物贩子,文物贩子多方转手后,想卖给外国人,被当时的当地 *** 拦了下来,后来留在 *** 部门里面好几个月,最终由于战乱肆虐,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把文物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消失。
1958年的时候,社会稳定国家开始重启文物保护,当时轰动一时的四羊方尊也之一时间被列为寻找的对象,当时发现方尊的姜家兄弟把原本上面敲下来的碎片上交国家,后来在调查中发现,四羊方尊在运输过程中被日本轰炸机轰炸,变成了二十多块的碎片,再到后来经过多方的努力,最终寻回这些碎片,重新恢复了尊容。
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国博收藏的四羊方尊,是最吉祥、最美的一件青铜器
羊,古同“祥”,代表着吉祥的意思。羊,不仅是人类驯养最早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也是一种神圣的动物,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羊既是人们的日常食物,也是古代祭祀的牺牲之一。我们最喜欢的“美”字,也是由“羊大”组合而成的。
成语“三阳开泰”出自《周易》,是说“三个阳爻”组成的卦为“泰卦”。泰卦代表正月,“一阳生,二阳长,三阳开泰”,冬去春来,含有勃勃生机之意。“羊”与“阳”谐音,人们也常借写作“三羊开泰”,用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如果大家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三羊开泰”,不要去说人没文化,而要送上更多的祝愿。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件国之重器—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它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更大的一件。尊高58.3厘米,尊口每边边长52.4 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有一只巨大的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件国宝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之一步先单个地铸好羊角和龙头,再把它们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运用块范铸法进行整体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这么一件国宝,它北京的故事很有戏剧性。
1938年4月的一个早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姜景舒兄弟早早就出了门,他们肩上扛着锄头,要到离家不远的转耳仑山腰上种红薯。可没刨几下,就听到“当”地一声,锄头碰到了硬物,姜景舒的手臂也震得发麻。他还以为锄到石头了,就用锄头把周边的土扒拉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出现在他面前。他赶快叫来弟弟,哥俩费了很大功夫才把这个大家伙挖出来。俩人围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转了好几圈,肯定这是个宝贝,但有什么用他们也不知道。活也不干了,哥俩用绳子把它捆好,抬回了家。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天都有很多乡亲们来看、来摸这件宝贝。1938年5月,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古董商张万利以400块光洋买走了四羊方尊。但这400块光洋实际上到了姜景舒手里的只有248块,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等利用各种名目拿起了其余部分。
张万利又以1万块大洋的价钱,转手卖给了怡丰祥牛皮商号的老板赵佑湘,赚了25倍。
赵佑湘想再以20万块转卖的消息,很快被长沙县 *** 知道了。他们“没收”了这件宝贝并上交给了当时的湖南省 *** 。张治中将军一度将它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欣赏和研究。
1938年11月,日军南下,长沙危在旦夕。省 *** 将四羊方尊交湖南省银行迁往沅陵。撤退的队伍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碎片,虽然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它们丢弃,但也被人们遗忘在废品仓库的一角。
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注下,四羊方尊的碎片被找出,并交由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负责修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这件宝物终于修复成功,再现3000年前的瑰丽身影。
1954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移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再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展出。
这是我近期在国博看到和拍到的图片。在所有的青铜器中,四羊方尊周围的观众是最多的。
还是那句话,要想真正领略它的美,还是请您到现场去看、去品。
青铜错银四羊盒是哪个朝代的多高口径多少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更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青铜立人有多个,不过好像多是周朝的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吗?
中国历史上出土的文物命名规范非常严格,并且有固定的模式,命名的文物要让研究者和普通人根据名称就大概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文物。
中国出土文物命名的标准。
中国或者国外古代文物的命名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组成要素:
之一,文物的年代(包含朝代、年号、纪年)、款识、作者(出处,譬如瓷器的窑口);
第二,文物得到特征、纹饰和颜色;
第三,文物的器形(外观形象)和用途(如酒器、祭祀器皿、水器、卧具等)
中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必须标注朝代+年号+纪年+器皿名称,不标识现在的公元纪年,这是完整的文物命名 *** ,如果有些地方确实也只能大致标识一下;外国出土文物有确切纪年的,按照国家名称+朝代+纪年+纪年数字+器皿名称组成。
至于近现代的文物,命名要求就更多了,要求有应用时代、物主、实践、地点、用途等,文物的名称年代一定要表明历史时期(如民国早期、清末等)或者确切的公元纪年(如1901年等)。
命名三要素的具体解释和命名 *** 。
之一,文物的年代,是指文物的制造年代或者使用年代,这两者不能混淆。
第二,文物的特征,是指文物出土的地域、人文(如良渚文化等)以及工艺特色。
第三,文物的通俗称谓,按照 文物的器形(外观形状)和具体用途分类(祭祀、酒器、卧具、水器等)。
文物命名按照年代+特征+称谓这样的顺序命名,不可以颠倒,如果不能确定的文物,有的就搁置命名,给一个临时的名称或者代号,判断确定后再进行正式命名。
文物命名具体实例。
一、铜器命名(包含金银器和其他金属)。
出土的铜器按照:年代+特征(包含工艺)+质地+形制,这样的 *** 来命名。
实例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这一文物的正式名称是商后母戊大方鼎,铜制。这个按照年代和鼎腹有“后母戊”三个雕刻的字,以前认为是“司母戊”,现在更正为“后母戊”(2011年正式更名),戊是一个人的名字,最后的称谓是“鼎”,基本按照这个规制来命名的。
不过“商后母戊鼎”的名称在新中国文物命名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的了,因此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