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压是啥
什么是渗透压 请用高中生能听的懂的语言回答渗透压单位换算问题?
mO ***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用该例子你可以推导一下37℃℃时0.100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0.100×100×10×2=200(mO *** /L)=515(kPa)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阅读:
为什么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会吃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一个是通过减少溶剂,一个是增多溶质,最后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增多,而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多少是渗透压的决定性因素。
比较渗透压的高低 *** :看单位体积内水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多,则渗透压低。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少,则渗透压高。
扩展资料:
通俗的说,水从低渗溶液穿过半透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就是渗透压。
当单位时间内从两个相反方向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相等时,渗透达到平衡,两侧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渗透平衡时液面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室温下0.1mol/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
室温下0.1mol/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250kpac。
渗透压π=cRT,c是粒子浓度,R是气体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在这里只需比较c的大小即可粒子浓度不一定是本身的浓度,要根据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才能确定,葡萄糖,氯化钡,氯化钠,醋酸在水中存在的粒子形态分别是葡萄糖,钡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醋酸分子和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部分电离)。
电解质的沸点,凝固点,渗透压
3.温度相同时,下列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A.0.01mol.L-1甘油 B.0.01mol.L-1HAC
C.0.01mol.L-1NACL D.0.05mol.L-1蔗糖
解释一下为什么?
那么电解质的沸点,凝固点,渗透压又怎么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题目中一起出现时,又是怎么判断的?有例子更好!回答好的马上给分~!
渗透压:水分子经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而溶质(这是蔗糖)不会透过半透膜。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数量。水分子总是从水多的地方到水少的地方,即从浓度低的溶液到浓度高的溶液。因此产生静水压力,如果在溶液的上方施加一个压力,其大小恰好阻止水分子的净渗入,这个压力产生的压强数值就是该溶液在该浓度下的渗透压(o *** otic pressure),用符号π表示,单位:atm。
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
1886年范特荷甫(van’t Hoff)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条规律:对稀溶液来说,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这条规律称为范特荷甫定律。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πV=nRT 或π=cRT 式中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V为溶液的体积,c为溶液的浓度,R为气体常数,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 上式称为范特荷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常数R的数值与π和V的单位有关,当π的单位为k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kPa•L•K-1•mol-1。 范特荷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对于相同cB的非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分子)数目相等,所以渗透压是相同的。如0.3mol•L-1葡萄糖溶液与0.3mol•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同。但是,相同cB的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则不相同。